您的位置:首页 >科技前沿 > 正文
从“门外汉”到“茶王”朱自斌的返乡创业路
2023-02-20 00:54:50
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。
全球产茶国和地区已达60多个,茶叶产量近600万吨,贸易量超过200万吨,饮茶人口超过20亿。
作为茶的故乡,中国通过古代丝绸之路、茶马古道、茶船古道,将茶传播到世界各地,直至今天,丝绸之路经济带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焕发新机,茶叶得以穿越历史、跨越国界,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。
湖北巴东就是这样一个从古与茶结缘的地方。这里山清水秀,硒资源富集,有优良的茶叶生长环境和悠久的种茶、品茗历史。近年来,巴东以“巴东郡贡茶”品牌,发展茶叶生态富民产业,一举跻身成为全国重点产茶县。
当前,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,“一带一路”战略加快实施,发展方式加快转变,消费结构加快升级,脱贫攻坚加快推进,茶产业发展再次迎来难得的机遇。然而,要如何做好做大茶业,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呢?神农硒茶有限公司董事长朱自斌这位“半路出家”的巴东茶人,以自己的真实故事,写出了一份很好的答卷
2020年9月29日,巴东县举行2020年神农溪富硒茶品鉴会暨神农硒茶厂开业庆典。当天,多位行业专家齐聚一堂,从产业发展、品牌推广、扶贫攻坚等方面,研讨巴东茶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,也为这家现代化茶厂的新生注入了信心与活力。
据介绍,巴东神农硒茶叶有限公司不仅拥有标准化的厂房,还拥有崭新的输送机、杀青机、揉捻机等红茶加工设备,每年可加工茶叶405吨,实现销售收入2300万元。通过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,借助先进生产线,村民的茶叶产业增收路越走越远。
地理条件优越,设施规模齐全,神农硒茶厂坐拥各项有利条件,以至于让人很难想象,茶厂创始人是在3年前才开始涉足茶业。
朱自斌是土生土长的巴东人,自小在神农溪畔长大的他,家境并不宽裕,十几岁就开始离开学校外出打工,为家庭分担起养家糊口的压力。后来,朱自斌辗转各地,主要从事机械行业,经过多年奋斗,也逐渐有了成绩。
事业有成的朱自斌,却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。 “一直以来,我都想为家乡做些事情,为家乡贡献一点力量。”朱自斌动情地说。
正所谓“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”,既然想反哺家乡经济,为什么不因地制宜,在茶叶上面做文章呢?在县政府组织的考察活动里,朱自斌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了现代化农业的魅力和潜力,当时,他就联想起村里许多被荒废的百年茶树,深感可惜之余,也打定了要为家乡产业做升级的主意。
“我们的水土更好,种出来的茶绝对不会比他们的差。”此话不假,巴东位于北纬30度,这里有着最适合茶叶生长的自然环境,年平均气温16.7℃,年平均降水量1348毫米,温度、湿度都十分适合茶叶的生长。加上巴东这里的轻沙质土壤环境,富含硒等多种矿物质元素的酸性土壤, 使得茶叶天然含硒。
朱自斌表示,虽然巴东县不少乡镇的茶产业“先行一步”,发展到一定规模,但仍然有不少地方存在掉队的情况,比如神农硒茶厂所在的沿渡河镇,辖内的茶叶种植也有数十年的历史,但没有茶厂,更没有配套机械,茶农管护的茶叶往往只能采来自用,没有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。
于是,朱自斌成立了神农硒茶有限公司,以此响应县委、县政府发展特色产业的号召,为助力脱贫战略攻坚,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。同时,他将茶厂建设在神农溪畔,充分利用沿渡河镇长梁村、西边淌村、龙洞河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,人力和文化资源。
当我们追溯巴东茶文化的历史,翻开八百里巴东的文明画卷,每一幅都飘出清幽茶香,每一卷都洋溢着茶诗茶韵。
当然,硬件只是基础,想要走得更远,更重要的是紧抓机遇,顺势而为。
在品鉴会上,朱自斌邀请了多位行业专家为神农硒茶厂建言献策,他们从产业发展、品牌推广、扶贫攻坚等方面都给出了意见与建议。目前,神农硒茶厂已经与欧盟文化总署、欧洲亚洲华人华侨联合会,以及中国质量万里行组委会签署了合作协议,未来,神农硒茶将立足国内市场,并通过不同渠道进军国际市场。
“接下来,我们还计划建设养殖场,产生的有机肥可以满足茶园的基本需求。”除此之外,朱自斌还为自家茶叶搭建销售平台,并进驻京东、苏宁等网上商场,努力做好中国茶的文化传播,打造国际知名的茶叶品牌。
提高茶园茶叶质量,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健康、可持续发展,在朱自斌的大力推动下,一项项既定的计划逐步成为现实。从茶叶“门外汉”摇身一变,成了神农溪“茶王”,朱自斌坦言并不在意头衔的变化,因为在他的蓝图里,神农富硒茶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,还有很漫长的路需要走。